文:楊偉傑 (香港演藝學院音樂學院碩士生導師)
在歷史長河裡面,百年只是一瞬;但從二十世紀初開始,中國音樂卻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中小型的傳統樂種,戲曲音樂,古琴、琵琶等傳統獨奏,發展到各種樂器的獨奏,以至現代中樂團(Modern Chinese Orchestra)。這都是在近一個世紀的歷史和社會環境下,中國的音樂工作者面對西方文化的衝擊所作出的反應。「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在二十世紀上半葉與下半葉一直影響著他們的音樂發展思路,現代中樂團的模式更成為當代中國音樂的主流,並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開枝散葉。香港中樂團在新樂季將會為兩位對現代中樂發展影響深遠的巨擘
― 彭修文和夏飛雲舉辦音樂會,向大師作出最崇高的致敬。
當我們提到現代中樂團的濫觴,就會想起上海大同樂會。然而大同樂會是在絲竹樂的基礎上增加演奏人數,演奏方式還是以齊奏為主。真正把現代中樂團樂隊「吹、彈、拉、打」編制確立的,是被譽為「民族音樂大師」的彭修文(1931-1996)。
有關彭修文的生平事跡,目前坊間已有不少資料,更有專著研究他的音樂藝術,於此不贅。彭修文在樂隊編制和作品編創方面對當代中樂發展影響深遠,他早在1981年已受聘為香港中樂團客席指揮,1996年逝世前更獲邀為樂團音樂總監,彼此之間關係密切。現任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閻惠昌與彭修文多年來惺惺相惜,可謂忘年之交。大師未竟之志,由繼任人逐步完成。在彭修文逝世二十週年之際,由閻惠昌指揮這套音樂會,更是別具意義。
12月9-10日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舉行的音樂會,兩場節目均有所不同。現代中樂團的發展剛起步的時候,由於曲目匱乏,改編古曲成為不二之選。彭修文改編的《將軍令》、《春江花月夜》、《月兒高》,在原曲的基礎上,通過精心的配器,讓樂曲在保留傳統韻味之同時,又能發揮大型合奏的優勢。曾經與彭修文共事多年的著名琵琶演奏家、中國廣播民族樂團琵琶首席陳音更將來港領奏《春江花月夜》、《月兒高》,在讓觀眾得以感受古曲新編的當代神韻。首場演奏也由樂團胡琴首席張重雪以環保中胡演繹協奏曲《不屈的蘇武》以及彭修文聞名中外的扛鼎之作幻想曲《秦‧兵馬俑》。
翌晚的音樂會彰顯了彭修文靈活結合古今中外音樂的精湛手法。以香港為主題的《太平山下不夜城》自然不用多說,而無論是編鐘與樂隊《梅花三弄》、雙阮咸協奏曲《春天》隨想曲,都運用了仿古樂器;交響詩《流水操》融入琴曲《流水》的樂思,板胡與樂隊《大姑娘美》與合奏《亂雲飛》則分別提煉了民歌和現代京劇音樂的精髓。彭修文改編的日本民謠《相馬盆唄》、印尼民歌《美麗的梭羅河》和阿爾及利亞民歌《達姆•達姆》旋律優美動聽,在現代中樂團草創之時,改編外國音樂成為拓展曲目庫的泉源,當然這也跟彭修文身處時代環境有關。符合廣播需要,促進友邦和諧,這也是彭修文編創作品的社會功能。
最近獲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頒發「民族管弦樂特別貢獻獎」的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夏飛雲(1936-),為中國首位受嚴格音樂教育並專職教授中樂指揮專業的指揮家。如果說彭修文是現代中樂團編制的奠基者,那麼夏飛雲就是現代中樂指揮教育的開路先鋒。由1961年於上海音樂學院畢業並留校任教開始算起,夏飛雲數十年來春風化雨,為海內外中樂界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指揮人才,在同一評選中榮獲「傑出民族管弦樂指揮獎」的閻惠昌也是出自其門下。11月28-29日晚上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的音樂會,夏飛雲將親自執棒香港中樂團,為香港觀眾帶來兩場滿載「集體回憶」的音樂會。
現代中樂,何以有「集體回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中國大陸傳到香港的中樂合奏曲,有不少被用在電影、電視的配樂上,如商易作曲的《如來神掌》的電影配樂《小刀會》序曲、于會詠、胡登跳作曲的《闖將令》都是深入民心,舟山鑼鼓《漁舟凱歌》、廣東音樂《雙聲恨》也是家喻戶曉,而關廼忠創作的《雲南風情》和劉文金、趙咏山編曲的《十面埋伏》更是在八十年代由香港中樂團首演的經典保留曲目,夏飛雲與樂團將會逐一呈現。多年來與夏飛雲合作無間的笙樂大師翁鎮發和著名嗩吶演奏家、上海音樂學教授劉英將會來港演繹肖江的笙協奏曲《静夜思》和夏飛雲改編自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選段的嗩呐與樂隊《氣衝霄漢》。一靜一動,讓觀眾感受中國古詩詞的深刻思考和火紅年代的革命情懷。
兩套音樂會,勾勒出二十世紀大型中樂合奏的發展脈絡。彭修文為了建立現代大型中樂合奏耗盡心力,仙逝時僅65歲,壯志未酬。遺下大批傳世之作,將由閻惠昌選取其中精華,用他手上的指揮捧,向觀眾傳達一代中樂巨人的心路歷程。今年八秩晉壽的夏飛雲,為當今碩果僅存的老一輩中樂指揮大師,累積了六十年的深厚指揮功力。身體的律動流淌著他一生對中樂的熱愛。他每一次登台演出,都會是一次歷史的紀錄。大師親身來港,難能可貴!薈萃經典,絕對是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