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樂團常任指揮。2011 至 2018 年獲邀為香港演藝學院講授中樂指揮課。2010 年 5 月,於大型戶外音樂會「香江華采」中,指揮四首由香港作曲家以香港十八區為主題的華采樂章作世界首演。2009 年,樂團應邀作為 YouTube 交響樂團的合作夥伴,周氏為譚盾的網路交響曲《英雄》編成中樂合奏版,效果令人擊節讚賞。2008 年,與樂團年青演奏家演出「HKCO 菁英」,帶來中樂新氣象。2005 年,於「香港笛簫節」開幕式中,指揮五百多名樂手演出其作品《笛簫飛揚》,創下最多人同時演奏笛子的健力士世界紀錄。2004 年,指揮新加坡華樂團「南洋音樂之旅 II」音樂會,大獲好評。
周氏亦為著名作曲家,其音樂作品富東南亞獨特風格,曾獲 2000 年香港「21 世紀國際作曲大賽」季軍大獎及台灣「文建會 2002 年民族音樂創作獎」合奏組佳作獎。他早年跟從蘇照雄及錢兆熹學習作曲,為美國東南密蘇里州立大學雙學位學士(電腦和音樂)、南卡大學音樂碩士(管弦樂團指揮)。畢業後回馬來西亞即投入民族樂團的指揮及發展工作,曾擔任馬來西亞專藝民族樂團音樂總監。
周氏於 2002 年加入樂團,積極協助不同類型的演奏會並擔任指揮及編曲配器等工作。2003 至 2010 年,擔任香港少年中樂團指揮一職,參與樂團的教育系統發展;亦經常在本地及海外主持工作坊,以雙語介紹中國樂器及樂曲欣賞。
著名敲擊樂演奏家,敲擊生涯已達 60 餘年。香港中樂團樂隊學院常務副院長。曾任中國中央樂團敲擊樂師 22 年之久。於 1984 年加入香港中樂團。閻氏亦是中國打擊樂學會副會長、北京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瀋陽音樂學院及天津音樂學院客座教授,並於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演藝學院任教,其弟子遍佈世界各地。半個多世紀以來,閻氏為中國和香港的敲擊樂事業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匯集中、西敲擊樂演奏、教學、創作、研究為一身,尤其是在演奏經驗、曲目積累、繼承傳統、中西兼顧、發展創新等方面,有著獨到的藝術造詣和文化底蘊。曾在世界四大洲數十個城市演出,受到各地觀眾、樂評、傳媒等一致讚賞。
閻氏所錄製的發燒天碟《炎黃第一鼓》,是其敲擊藝術的代表之作,暢銷世界各地,成為發燒友和音響廠家測試器材功效的參考標準和試金石,更被美國著名音響雜誌評為世界五大鼓手的演奏佳作之一。
在 2009 年慶祝建國 60 周年之際,被《廣州日報》譽為「向建國以來中國頂級藝術家致敬」者之一。2005 年獲香港政府民政事務局頒發嘉許狀予以表彰。1999 年榮獲「香港藝術家聯盟」頒發「香港藝術家年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