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性格難分類
周凡夫
音色特性與別不同在這場以「性格一族」為名的音樂會中展示眾多獨特鮮見的中國樂器,如低音革胡、雙管、塤、鴨母笛、口笛、巴烏、熱瓦普、艾捷克、及沙巴卡達山杜順民族 (Kadazan-Dusun) 的笙波動 (Sompoton) 等,大多都非民族樂隊編制內的樂器,但那仍祇是很小的一部份;由此引伸來看,或許這些樂器被稱為「性格一族」,主要便在於與別不同的音色和特性,音域特高特低的樂器,往往都會被視為具有與別不同的性格,這些樂器很多時都不會收入樂隊的編制內,亦可以說是「性格特別」所致。
西方管弦樂團經過二、三百年的發展,才逐漸形成今日的格局,能被選進管弦樂團中的樂器,主要考慮的便是樂器本身聲音的融合性,和演奏的整齊度,以便追求諧協的效果。彈撥弦樂器被排斥於西方管弦樂團之外,其中主要的一個原因,便在於彈撥樂器的顆粒性聲音,要做到整齊劃一並不容易。但中國為數不少的彈撥樂器,卻有很豐富的表現力,很多彈撥樂器亦被選進民族樂團的正常編制中了。
樂器和人一樣,會有各種不同的性格,但人可按不同性格來分類,樂器卻不容易,這是因為樂器的獨特色彩和性格,往往祇是存在於特定的音域,和特定的條件之下。各種性格也就會並存於同一樂器中,也就難以用性格來為樂器分類了。
「八音」法是材質分類要將樂器分類,當然可按各個民族的樂器來分,但有好些樂器,流傳在多個民族間,為此,亦很少會用這種分類法。
過往最為普遍的,是以製作樂器的材料來分。西方管弦樂團便以這種方法來分為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和打擊樂器四種。而中國樂器,傳統上便有所謂「八音」的分類法,這亦是按製作樂器的材料來分類。「八音」也就是按照中國樂器所用的八種不同材料來分門別類,計分為金(如鐘)、石(如磬、編鐘)、絲(琴、瑟)、竹(如簫、笛)、匏(如竽、笙樂器以蔬類植物匏瓜為座)、土(如塤、缶)、革(如雷鼓)、木(如柷、敔等敲擊樂器)。
但這種材質分類法並不科學,原因是樂器的發展,亦隨著工藝的發展而改變採用的製作材料,最典型的是西方管弦樂團中的長笛、短笛等,早已不用木料來製作;同時,這種分類法如用在管弦樂隊編制以外的樂器,亦未必能行得通,在爵士樂中經常採用的色士風(薩克管),自誕生那天開始便不是用木料來製作的了。而被稱為「樂器之王」的鋼琴,是以擊打弦線發聲的樂器,那麼算是弦樂器還是打擊樂器呢?
吹、彈、拉、打奏法分類另一種分類法是中國民族樂團編制內的樂器,採用演奏的方法來分類,分為吹管樂器、彈撥樂器、拉弦樂器,和打擊樂器,簡稱為吹、彈、拉、打四大類;這四大類樂器,列於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中國音樂詞典》的樂器條目中,便超過三百種!但即使香港中樂團大如八、九十人的編制,所用的中國民族樂器,連同比較常使用的打擊樂器計算,亦僅得三十多種吧了。
但在現代作曲家的創作手法早已經常突破樂器本身的演奏方式,越來越多音樂作品見出各種樂器的演奏法都有各種的可能性,這種分類法同樣面臨不夠科學的挑戰,就更不要說用到其他文化系統,以這四類演奏法以外的方式來演奏,或是併合兩種演奏方法的樂器上了!
學術上的科學分類;
現時在較科學的,應用在學術上的樂器類法是以樂器的根本發聲方法來分門別類。這是奧地利著名音樂學家 Erich M. von Hornbostel(1877-1935),和德裔美國音樂學家 Curt Sachs(1881-959)於 1914 年發表的論文《樂器分類》(Classification of Musical Instruments)所建議,按樂器發聲原理可分為體鳴樂器(Idiophones)、膜鳴樂器(Membranophones)、弦鳴樂器(Chordophones),和氣鳴樂器(Aerophones)四大類,這種分類法可用於世界各地各種不同的民族的樂器,作為分類研究的準則。在學術上這種分類法也就以該兩位音樂學者的姓氏來命名,稱為「Hornbostel—Sachs」分類法了。
不過,此一以樂器發聲原理來分類的方法,很科學,也是早已在學術研究上獲得認同的方法,然而該方法從提出到現在已過一百年了,仍很少會用到音樂普及的層面上,甚至對音樂已有一定認識的愛樂者,仍多是按西方管弦樂團的樂器弦、木、銅、打四大類,和中國民族樂團的吹、彈、拉、打四大類的分類法來看樂器世界。這場「性格一族」音樂會中出現的「性格樂器」,便再一次提醒大家一個事實:樂器的世界實在是太大太大了,樂隊中的樂器其實祇是樂器世界中很少的一部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