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魅力不僅是繽紛燦爛、摩登時尚的都會風情,還有那傳統懷舊的雋永風味。樂團秉持「立足香港,面向世界」的信念,與香港作曲家聯會攜手合作,演出多首香港作曲家的作品,包括陳永華的《八駿》、曾葉發的《思賢曲》及本地作曲家陳錦標、陳明誌、郭亨基、張珮珊、林蘭芝以香港為題材的新作。穿梭傳統與現代的光影歲月,糅合東方與西方的香港精神,與你同心細味香江情。
一) 各曲所選用的標題,都至為清晰、明確,而且很具象,內容都聚焦香港,並無絲毫曖昧,亦不抽象。即使是曾葉發相對較為「抽象」的《思賢曲》,曲意其實亦清晰明確。
二) 各位作曲家都為自己的作品寫出很清晰、明確的樂曲解說。這三點甚至可以說是這場音樂會選奏的樂曲共通之處,前兩點對即使是首次欣賞這些作品的觀眾而言,看來都是很好的指引,不會在欣賞時迷失了方向;然而,第三點的「共性」,則讓我們相信各人既有相同之處,但亦有相異之點;相同的是各人都對香港懷抱著一種「愛」的情感,相異的是各人盡管是在香港土生土長,或長時間在香港生活,但各人成長的家庭、小環境,各人所受的教育,各人生活的圈子,都難免有所不同,為此,各人在作品中灌注其中的感情,要表達的內涵,便必然會有所不同。
同時,不可不知的是,追求創意、創新,始終是具有「野心」的作曲家的「天職」,各人盡管採用明確、清晰且具體的標題,還寫有詳盡、明確的樂曲解說,但往往都祇是涉及樂曲的表象,現代的作曲家豈會祇滿足於用音樂來描寫表象的東西呢?那可是用文字、照片、語言更容易做得到的事;為此,欣賞今晚的樂曲,便應嚐試從深化表象的感受,進入音樂的內層,去感受作曲家在音樂中要表達的內在感情,內在精神。也就是說,每位作曲家都會各師各法,採用不同的作曲手法,不同的音樂表達方式,以求藉著表象的營造來傳達內在的感情、精神,甚至獨特的訊息。
要能進入這些對大多數聽眾來說,可能仍祇是第一次欣賞的樂曲內層,對生活在香港的聽眾來說,應會容易得多。這一方面是對主題聚焦於香港的音樂所描寫的表象已有一定認識,甚至已深有共鳴,另一方面是作曲家內層要傳達的情感與精神,同樣亦會是香港人深有共鳴的,甚至可能已成為集體回憶的情感;為此,祇要能對這些樂曲的表象作出充份的理解,在欣賞前細讀一下各個作曲家的背景,各人所寫的樂曲解說,欣賞時放下一切,祇專注於音樂中(世界出現手機此一「魔鬼」後,很多人已不易做到這一點了!這並非「笑話」),便不難從標題、解說中進入音樂中的內層去……
這首作品靈感來自西貢區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壯麗的六角火山岩柱及圍繞它們的海岸。這些奇特的岩柱與海浪為伍,幾百萬年來屹立不倒,實在令人嘆為觀止。這首作品是以岩柱的視覺去感受海浪翩翩起舞的節奏和澎湃的動力。樂曲首先由中阮及大阮奏出富動感的節奏,好像海浪從遠處慢慢漂來。然後分別由新笛、中音管及中音笙奏出流暢的旋律,其他樂器慢慢逐一加入,音量也愈來愈響亮。過程中,清楚感受到海浪穩定的節拍及其一浪接一浪的起伏。到後來低音嗩吶及大鼓加進來時,樂曲已是洶湧澎湃。整個漸進過程維持約六分鐘,配器上以低音大鑼重重的一擊標誌著樂曲到達其最高潮。最後,音樂以一分鐘時間慢慢減弱結束,好像黑夜降臨,不再看到海浪的身影。
-陳錦標
「世上多樂土,不如家園好!」香港作為一個中西文化合璧的實驗場域,百多年來,早已將中西文化融合和超越,形成了自身發展的規律。香港的前衛與節拍、吵鬧中的團結,以及在高效率中包含著不規則;其靈活拼搏與創造力,使其能適應環境的轉變,成為持續向前發展的巨大動力與精神,就像紅白藍膠袋一樣,縱使幾經磨損但不減堅靱。此曲以香港開埠早期流行語「鬼叫你窮呀,頂硬上!」為主調,分為「獅子山下相遇上」、「窮則變、變則通」、「沒有菠蘿的菠蘿包」、「排隊我最讚」、「風急雨驟自縱橫」五部分,透過各聲部樂隊所營造的突變、漸變、多變的織體以及多元文化的音聲,展現香港人高度的適應能力、華洋共融發展,以及永不放棄的精神與無窮活力。
-陳明志
「大排檔」是一個極具特色的食物攤位。大排檔隨著我們一同長大,可算是香港最有特色的一種文化。而我寫這曲的第二個原因,是希望推廣香港這個獨特文化。
本曲宗旨不是要描繪車仔麵食的故事,雖然車仔麵很平民化,但它的內在文化絕不簡單。作曲家希望通過民族音樂各種器樂的豐富表現力去體現香港人對食和事的講究、追求及靈活多變。
-張珮珊
樂曲在素材的運用上,會選用強烈的節奏來代表「打醮」期間的廣東手托木偶粵劇。音樂特色則保留廣東音樂的特點,例如:音色清脆明亮,旋律流暢優美,節奏活潑歡快。除了保留傳統音樂的特色之外,作曲家加入了不規則的節奏型,使器樂和打擊樂有緊湊的對答,代表這隆重的慶典。
-林蘭芝
香港有今天的發展實有如馬匹,精神抖擻,向前奔馳。古有八駿,今日的香港亦有其現代版,願香港精神,衝出一切險阻,向目標穩定進發,奪得錦標歸。
- 陳永華
* 「香江華采」委約創作作品之七,於 2006 年由香港中樂團委作,費用由「CASH 音樂基金」贊助。於 2007 年 5 月於「香港中樂團名家篇 — 王東•葛繼力」音樂會中作首演,指揮閻惠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