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是音樂的生命力?
周凡夫
經常有人說,節奏是音樂的生命力,所以,香港中樂團一年一度的「香港鼓樂節」活動,很多人亦視之為樂團最富生命力的演出。
確實,節奏最容易為音樂帶來活力,這亦正是現今流行音樂越來越強調節奏,甚至祇是節奏一枝獨秀的其中一個原因。醫學腦神經科的研究發現,音樂上的節奏變化,確實最能擊中人腦中各種感觀神經,特別是能刺激起官能性的直接反應。「香港鼓樂節」以鼓為名,以鼓為中心,實際上卻是包羅各種各樣的敲擊樂器,敲擊樂器本質上都是以節奏為主的樂器,「香港鼓樂節」充滿生氣、充滿活力自有其道理;然而,不可不知的是,如果音樂祇有節奏,這種生命力和活力卻不易持久,甚至很快便會陷於蒼白和單一化。
其實,從這場作為「香港鼓樂節」重頭活動的「鼓王群英會」所排出的曲目便不難發現,這些曲目在演出形式上各有不同,上半場基本上是在國際上「打」出名堂的敲擊樂大師李飈和他的打擊樂團,採用各種重奏與合奏形式來演出,而下半場則與龐大編制的香港中樂團合作。眾多的不同演出形式,在節奏上便會出現豐富多變的組合,由此並會產生不同色彩的變化,其中便非僅祇是節奏的元素了。
其實,節奏速度快慢的變化與力度強弱的變化,更是展示音樂感情很重要的手段,音樂欠缺感情,便難以動人。這場音樂會的八首樂曲,有改編自西方巴洛克韋華第、巴赫的音樂,美洲皮亞蘇拉的探戈舞曲,美國的繁拍曲,又有原創的作品;音樂的文化背景與風格更是很不一樣,題材內容亦是各有不同,要展示的感情就更有很大的變化。一般而言,要展示其中較為複雜的感情,如果祇是單以節奏的強弱、快慢作為表達手段,並不足夠。為此,一如眾多要表達較深刻、較豐富的內容的音樂,便往往在節奏以外,還要結合旋律、音色、和聲等手段。
聯同香港中樂團的大編制樂器來演奏的下半場的樂曲,表現手段自然大大豐富,但節奏仍會是音樂中至為突出的元素。同時,不可不知的是,不同的敲擊樂器相互結合,同樣可產生不同的色彩變化,甚至能奏出豐富多變的旋律,這都能表達包羅細膩、深刻、強烈、豐富的各種感情,為此,在關注帶來活力生命的節奏之餘,還應多用心去感受節奏以外結合的「眾多元素」所表達的感情是否動人?那可是決定你在一曲奏畢,報以的掌聲應有多熱烈的一個原因!
當然,現今的音樂演奏所結合的「眾多元素」已不僅限於音樂元素,很多時還添加上戲劇、舞蹈,甚至是多媒體……不過,話說回來,並非結合的元素越多便越好,便越能感人,恰到好處往往是最難的事。
所以,作為視節奏為「王」的敲擊樂器,有時亦確是不一定要結合「眾多元素」,因為節奏是音樂的生命力,敲擊樂手往往便很容易被這種節奏帶來的生命力自我感動,這種感動亦很容易從敲擊樂手的內心再流露出來,從而將觀眾感染。當然,能否遇上這樣子的敲擊樂名家大師,便要看機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