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樂季

顯示月曆
音樂會一覽

湯良德紀念音樂會

日期/時間
25-26/11/2011 晚上8時
地點
香港大會堂音樂廳
票價
$260, $200, $150
指揮
閻惠昌 / 何文川 / 徐英輝
演出者
古星輝
香港中樂團
湯家班
香港青年中樂團
香港青年中樂團前團員
香港中樂團與音樂事務處再次攜手,演繹湯良德老師所創作及改編的樂曲,緬懷名師傳承中樂。
 
影片

 

 
節目
長空萬里盡遨遊 湯良德曲 譚志斌配器
指揮:閻惠昌 演奏:香港中樂團
 
琴曲 陽關三疊 古曲 湯良德編配
配湯良德古琴演奏原錄音
指揮:閻惠昌 演奏:香港中樂團 特邀演出:劉兆銘
 
二胡齊奏
騎着馬兒 湯良德曲
大戰太行山 王立平曲 湯良德改編
指揮:何文川 演奏:香港中樂團及香港青年中樂團前團員
二胡:湯良德老師學生
 
隴上春潮 (25/11) 劉文金曲
貝殼的故事 (26/11) 錢兆熹曲
指揮:徐英輝 演奏:香港青年中樂團
 
二胡與樂隊 帝女花主題隨想 湯良德編曲
指揮:閻惠昌 演奏:香港中樂團及香港青年中樂團前團員
二胡:古星輝
 
傳統絲竹與樂隊合奏
行街 江南絲竹 湯良德整理
歡樂歌 江南絲竹 湯良德編曲
指揮:閻惠昌 演奏:香港中樂團及湯家班
 
香港的早晨 湯良德曲 譚志斌配器
浴火鳳凰 關廼忠曲
指揮:閻惠昌 演奏:香港中樂團
先行增值

湯良德老師被人忽略的一面

周凡夫
 
湯良德老師(1938年3月31日 ﹣2010年8月31日)於1977年9月舉家移民來到香港。記得當時擔任香港中樂團職業化的大旗手吳大江很興奮地來電相告:「最近大陸來了位拉二胡的,功夫很了得,是湯家班人馬,我們要請他來,他的名字叫湯良德。」
 
確實,早在湯老師的琴音仍未在香港的音樂舞台響起,很多人已風聞湯家班之名,當年學校中的音樂老師談到中國音樂「口傳心授」的傳統方式,便提到上海湯家班,而作為湯家班重要成員的湯良德之二胡琴藝,到七十年代前後更是名聞遐邇,他移居到香港來,也就將他在京滬所學的各種音樂技藝帶到香港,特別是在胡琴演奏方面,自他來到香港後,香港的胡琴技藝便有了一個新標準!這可以說是湯老師在上海生活了十八年(1938 ﹣1956),在北京工作了廿一年(1956 ﹣1977),長時間在胡琴藝術上鑽研所獲得的地位。
 
1991年香港藝術家同盟給湯老師頒贈藝術教育獎,對他來說,祇是錦上添花,但這個獎卻肯定了他當年「放棄」演奏家事業,投身音樂事務統籌處,從事音樂教育的撒種工作所取得的成果。當年筆者作為「藝盟」執委會中對香港樂壇情況最了解的一員,對湯老師能夠在各評審成員全無異議的情況下當選,是深感欣慰的事。這亦可以說是他在音統處長達二十年零七十六天(1977 ﹣1998)默默耕耘所獲得的成果。
 
其實,湯老師在音樂創作上,改編上同樣累積了豐碩的成果,但這都被他的演奏成就和教育成果所掩蓋,而普遍地被人忽略了。湯老師早在北京時期,已寫有大合奏作品《油田頌歌》等十多首,二胡獨奏曲《騎著馬兒守邊疆》、《南海姑娘》等,也有十多首。
 
1988年3月他與香港中樂團舉行三場「江南絲竹與古典音樂之夜」(應該是他來香港後的第二次個人演出),便重編了古曲《漢宮秋月》,和創作了新作品《帝女花》。奈何湯老師生平編作的眾多作品,後來都難得有機會在音樂會上演出。為此,這次香港中樂團聯同他生平的學生,和他關係密切的「音事處」香港青年中樂團,和湯家班成員,主辦這次紀念他的音樂會,便特意安排了好些湯老師親自改編,和創作的樂曲,將他生前被人忽略的創作上的才華,再次帶到舞台上,好讓懷念他的師生朋友,和社會各界人士,都能在這些音樂中,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位半生為香港的民族音樂教育作出奉獻的音樂家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