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力?
周凡夫
经常有人说,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力,所以,香港中乐团一年一度的「香港鼓乐节」活动,很多人亦视之为乐团最富生命力的演出。
确实,节奏最容易为音乐带来活力,这亦正是现今流行音乐越来越强调节奏,甚至祇是节奏一枝独秀的其中一个原因。医学脑神经科的研究发现,音乐上的节奏变化,确实最能击中人脑中各种感观神经,特别是能刺激起官能性的直接反应。「香港鼓乐节」以鼓为名,以鼓为中心,实际上却是包罗各种各样的敲击乐器,敲击乐器本质上都是以节奏为主的乐器,「香港鼓乐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自有其道理;然而,不可不知的是,如果音乐祇有节奏,这种生命力和活力却不易持久,甚至很快便会陷于苍白和单一化。
其实,从这场作为「香港鼓乐节」重头活动的「鼓王群英会」所排出的曲目便不难发现,这些曲目在演出形式上各有不同,上半场基本上是在国际上「打」出名堂的敲击乐大师李飈和他的打击乐团,採用各种重奏与合奏形式来演出,而下半场则与庞大编制的香港中乐团合作。众多的不同演出形式,在节奏上便会出现丰富多变的组合,由此并会产生不同色彩的变化,其中便非仅祇是节奏的元素了。
其实,节奏速度快慢的变化与力度强弱的变化,更是展示音乐感情很重要的手段,音乐欠缺感情,便难以动人。这场音乐会的八首乐曲,有改编自西方巴洛克韦华第、巴赫的音乐,美洲皮亚苏拉的探戈舞曲,美国的繁拍曲,又有原创的作品;音乐的文化背景与风格更是很不一样,题材内容亦是各有不同,要展示的感情就更有很大的变化。一般而言,要展示其中较为复杂的感情,如果祇是单以节奏的强弱、快慢作为表达手段,并不足够。为此,一如众多要表达较深刻、较丰富的内容的音乐,便往往在节奏以外,还要结合旋律、音色、和声等手段。
联同香港中乐团的大编制乐器来演奏的下半场的乐曲,表现手段自然大大丰富,但节奏仍会是音乐中至为突出的元素。同时,不可不知的是,不同的敲击乐器相互结合,同样可产生不同的色彩变化,甚至能奏出丰富多变的旋律,这都能表达包罗细腻、深刻、强烈、丰富的各种感情,为此,在关注带来活力生命的节奏之余,还应多用心去感受节奏以外结合的「众多元素」所表达的感情是否动人?那可是决定你在一曲奏毕,报以的掌声应有多热烈的一个原因!
当然,现今的音乐演奏所结合的「众多元素」已不仅限于音乐元素,很多时还添加上戏剧、舞蹈,甚至是多媒体……不过,话说回来,并非结合的元素越多便越好,便越能感人,恰到好处往往是最难的事。
所以,作为视节奏为「王」的敲击乐器,有时亦确是不一定要结合「众多元素」,因为节奏是音乐的生命力,敲击乐手往往便很容易被这种节奏带来的生命力自我感动,这种感动亦很容易从敲击乐手的内心再流露出来,从而将观众感染。当然,能否遇上这样子的敲击乐名家大师,便要看机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