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乐季

显示月历
音乐会一览

名家名曲

向大师致敬-彭修文纪念音乐会

逝世二十周年纪念音乐会

日期/时间
9-10/12/2016
晚上 8:00
地点
香港大会堂音乐厅
票价
$100, $160, $260, $310
指挥
阎惠昌
演出者
琵琶领奏:陈音
环保中胡:张重雪
板胡:徐慧
唐式小阮:葛杨
唐式中阮:崔灿
编钟:陆健斌

中乐巨擘 一代宗师

当代中乐奠基者、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一代宗师彭修文,距今已离开我们二十年。大师不朽的跫音,至今仍震撼每个爱乐者的心灵,他用音乐书写歷史,更用开拓精神成就一个世代的传奇。在大师逝世二十週年的今日,乐团特别策划两场不同曲目的「向大师致敬-彭修文纪念音乐会」,曲目涵盖大师原创、改编及移植的经典。由阎指挥忠实体现大师一脉传承的旷世之作,也向这位一生奉献给民族音乐的艺术巨擘致上无限敬意!


节目

12.9

将军令 古曲 彭修文编曲  


春江花月夜 古曲 彭修文编曲

琵琶领奏:陈音


中胡协奏曲 不屈的苏武 彭修文曲

环保中胡:张重雪


月儿高 古曲 彭修文编曲

琵琶领奏:陈音


幻想曲 秦‧兵马俑 彭修文曲



12.10

太平山下不夜城 (选自《四季》:夏之夜) 彭修文曲 


板胡与乐队  大姑娘美 华彦钧曲 彭修文编配

板胡:徐慧


编钟与乐队 梅花三弄 古曲 彭修文编曲 

编钟:陆健斌


交响诗 — 流水操 彭修文曲


双阮咸协奏曲 春天随想曲 彭修文曲

唐式小阮:葛杨 唐式中阮:崔灿 


外国民谣三首:

相马盆呗 日本民谣 彭修文编曲

美丽的梭罗河 印尼民歌 彭修文编曲

达姆 达姆 阿尔及利亚民歌 彭修文编曲


乱云飞 根据京剧《杜鹃山》改编 彭修文编曲

先行增值

安身立命 新旧传承
──彭修文的音乐特色

文:周凡夫
 
这两场「向大师致敬-彭修文逝世二十周年纪念音乐会」选奏的十多首乐曲,尽管祇是彭修文大师生前作品中很少的一部份,但却涵盖了彭大师原创、改编及移植的音乐经典,同时亦展示出其作品的多个主要特色,而这些特色亦正是成就他成为中国现代民族管弦乐一代宗师的根本。
 
欣赏角度六点特色
要分析研究彭修文的音乐特色,大可洋洋洒洒写几十万字的博士论文,如祇就欣赏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下列几点:
一、明确的题材内容,丰富的感情展示;
二、音乐土壤来自传统文化,必有所本所源;
三、掌握乐器个性,扬长避短,稳步突破;
四、精神感情不离民族,手法技巧绝不僵化;
五、音响色彩变化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
六、境界、内涵,跨越时空、种族,与文化……
 
前五点特色,简言之就是在他的音乐中,于承传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作出种种新的探索,这些新探索亦总不会背离这六点特色;至于最后一点,正是他的作品至今仍能歷演不衰,而且感人的力量不减的重要因素,也可以说是今日欣赏彭修文作品时,要从表面的音响色彩、音乐形象、题材内容,进入精神感情的层面后,要再进深一层欣赏时不能忽略的,跨越了时空、种族,与文化的境界与内涵!
 
最明显的例子是以苏武出使匈奴,被流放北海牧羊 19 年的故事作题材的中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以秦代士兵离乡别井,长年行役来发挥的幻想曲《秦‧兵马俑》,甚至是表现香港美丽的夜景和愉快生活情绪的《太平山下不夜城》等几首原创乐曲,都包含了好些永恆不变的内涵主题;甚至他根据京剧《杜鹃山》改编的《乱云飞》,以及他特别选出来编曲的几首古曲:《将军令》、《春江花月夜》、《月儿高》,和《梅花三弄》,都寄托了他的心意和愿景。
 
一宵夜话深刻感悟
彭修文的音乐何以会有这六点特色?要找出确切的原因并不容易,但那必然和他的成长过程、他的人生经歷,和他的文化修为,具有密切关系。
 
彭大师在生时,有幸曾多次和他相聚相谈,其中印象至为深刻的是九十年代中的某个晚上,彭大师亲临笔者蜗居寒舍的一宵夜话,深刻的不在于所谈的内容,而在于聚话的过程,彭大师展示出一位早已将中国音乐文化融入生命中的气质和胸怀,让我感悟到那正是形成他的音乐的根源所在。
 
当晚彭大师的一言一行,一声一笑,都能将眼前面对的种种难题消解,都让人相信,中国人的生活、精神、文化和艺术早已成为他「安身立命」之所,「新旧传承」的观念亦早已铭刻成为他在音乐文化上的使命。至于在彭大师身上让人感受到这种「安身立命、新旧传承」的精神文化面貌,和他音乐中的六点特质,孰主孰客?孰先孰后?这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相信两者应是互为影响的多,这正是所谓「乐如其人,人如其乐」的说法,所以,要进一步理解彭大师的音乐,要进入他音乐更深的内涵去,还是要回去理解彭修文大师的一生呢!
现代中乐大师―彭修文与夏飞云

文:杨伟杰 (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院硕士生导师)


在歷史长河里面,百年只是一瞬;但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中国音乐却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中小型的传统乐种,戏曲音乐,古琴、琵琶等传统独奏,发展到各种乐器的独奏,以至现代中乐团(Modern Chinese Orchestra)。这都是在近一个世纪的歷史和社会环境下,中国的音乐工作者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所作出的反应。「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与下半叶一直影响着他们的音乐发展思路,现代中乐团的模式更成为当代中国音乐的主流,并在中国大陆、臺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开枝散叶。香港中乐团在新乐季将会为两位对现代中乐发展影响深远的巨擘
― 彭修文和夏飞云举办音乐会,向大师作出最崇高的致敬。


当我们提到现代中乐团的滥觞,就会想起上海大同乐会。然而大同乐会是在丝竹乐的基础上增加演奏人数,演奏方式还是以齐奏为主。真正把现代中乐团乐队「吹、弹、拉、打」编制确立的,是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的彭修文(1931-1996)。


有关彭修文的生平事迹,目前坊间已有不少资料,更有专着研究他的音乐艺术,于此不赘。彭修文在乐队编制和作品编创方面对当代中乐发展影响深远,他早在1981年已受聘为香港中乐团客席指挥,1996年逝世前更获邀为乐团音乐总监,彼此之间关系密切。现任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阎惠昌与彭修文多年来惺惺相惜,可谓忘年之交。大师未竟之志,由继任人逐步完成。在彭修文逝世二十週年之际,由阎惠昌指挥这套音乐会,更是别具意义。


12月9-10日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举行的音乐会,两场节目均有所不同。现代中乐团的发展刚起步的时候,由于曲目匮乏,改编古曲成为不二之选。彭修文改编的《将军令》、《春江花月夜》、《月儿高》,在原曲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的配器,让乐曲在保留传统韵味之同时,又能发挥大型合奏的优势。曾经与彭修文共事多年的着名琵琶演奏家、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琵琶首席陈音更将来港领奏《春江花月夜》、《月儿高》,在让观众得以感受古曲新编的当代神韵。首场演奏也由乐团胡琴首席张重雪以环保中胡演绎协奏曲《不屈的苏武》以及彭修文闻名中外的扛鼎之作幻想曲《秦‧兵马俑》。 
 
翌晚的音乐会彰显了彭修文灵活结合古今中外音乐的精湛手法。以香港为主题的《太平山下不夜城》自然不用多说,而无论是编钟与乐队《梅花三弄》、双阮咸协奏曲《春天》随想曲,都运用了仿古乐器;交响诗《流水操》融入琴曲《流水》的乐思,板胡与乐队《大姑娘美》与合奏《乱云飞》则分别提炼了民歌和现代京剧音乐的精髓。彭修文改编的日本民谣《相马盆呗》、印尼民歌《美丽的梭罗河》和阿尔及利亚民歌《达姆•达姆》旋律优美动听,在现代中乐团草创之时,改编外国音乐成为拓展曲目库的泉源,当然这也跟彭修文身处时代环境有关。符合广播需要,促进友邦和谐,这也是彭修文编创作品的社会功能。
 
最近获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颁发「民族管弦乐特别贡献奖」的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夏飞云(1936-),为中国首位受严格音乐教育并专职教授中乐指挥专业的指挥家。如果说彭修文是现代中乐团编制的奠基者,那么夏飞云就是现代中乐指挥教育的开路先锋。由1961年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并留校任教开始算起,夏飞云数十年来春风化雨,为海内外中乐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指挥人才,在同一评选中荣获「杰出民族管弦乐指挥奖」的阎惠昌也是出自其门下。11月28-29日晚上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的音乐会,夏飞云将亲自执棒香港中乐团,为香港观众带来两场满载「集体回忆」的音乐会。


现代中乐,何以有「集体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中国大陆传到香港的中乐合奏曲,有不少被用在电影、电视的配乐上,如商易作曲的《如来神掌》的电影配乐《小刀会》序曲、于会咏、胡登跳作曲的《闯将令》都是深入民心,舟山锣鼓《渔舟凯歌》、广东音乐《双声恨》也是家喻户晓,而关廼忠创作的《云南风情》和刘文金、赵咏山编曲的《十面埋伏》更是在八十年代由香港中乐团首演的经典保留曲目,夏飞云与乐团将会逐一呈现。多年来与夏飞云合作无间的笙乐大师翁镇发和着名唢吶演奏家、上海音乐学教授刘英将会来港演绎肖江的笙协奏曲《静夜思》和夏飞云改编自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的唢呐与乐队《气冲霄汉》。一静一动,让观众感受中国古诗词的深刻思考和火红年代的革命情怀。


两套音乐会,勾勒出二十世纪大型中乐合奏的发展脉络。彭修文为了建立现代大型中乐合奏耗尽心力,仙逝时仅65岁,壮志未酬。遗下大批传世之作,将由阎惠昌选取其中精华,用他手上的指挥捧,向观众传达一代中乐巨人的心路歷程。今年八秩晋寿的夏飞云,为当今硕果仅存的老一辈中乐指挥大师,累积了六十年的深厚指挥功力。身体的律动流淌着他一生对中乐的热爱。他每一次登台演出,都会是一次歷史的纪录。大师亲身来港,难能可贵!荟萃经典,绝对是精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