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乐季

显示月历
音乐会一览

39乐季

纵乐世界

Formosa Fantasia

日期/时间
13-14/11/2015
晚上8:00
地点
香港文化中心音乐厅
票价
$100, $150, $250, $380
指挥
阎惠昌
演出者
小提琴:梁建枫
演唱:王馨平
胡琴:张重雪

蓬瀛狂想 风火电音

「蓬瀛」是台湾古老的别名,意指游玩的人间仙境。乐团网罗台湾新锐作品,艺响港台!从《蓬瀛狂想》和《台湾四季》感受宝岛各地独特的风土民情与人文风景,电子与传统小提琴协奏曲《风火电音三太子》更带您体验台湾传统庙会庆典,歌仔戏、南北管、布袋戏和台客电音舞曲轮番登场,由着名小提琴家、香港管弦乐团第一副首席梁建枫担纲上阵。乐团胡琴首席张重雪将以乐团研发之环保高、中、二胡演绎谭盾的胡琴协奏曲《火祭》,宏观展示环保胡琴的视听魅力。另外,曾轰动港台两地的女歌手王馨平也将于音乐会献上《别问我是谁》、《绿岛小夜曲》等,唱出丰沛的生命力。



演前乐聚

14/11/2015 (六) 晚上6:45
香港文化中心4楼大堂
主讲 : 白得云
(香港演艺学院音乐学科系主任)
 
费用全免 留座电话:3185 1600
座位有限,先到先得

节目
劲飙序曲    卢亮辉曲
 
歌唱与乐队
别问我是谁    蔡议樟词曲
绿岛小夜曲    周蓝萍词曲
望春风    李临秋词、邓雨贤曲
旧情绵绵    叶俊麟词、洪一峰曲
演唱:王馨平
 
胡琴协奏曲
火祭    谭盾曲
胡琴:张重雪
 
电子与传统小提琴协奏曲
风火电音三太子(中乐版世界首演)    李哲艺曲
小提琴:梁建枫
 
蓬瀛狂想(香港首演)    王乙聿曲
音乐会导赏

混杂传统与现代
——从台湾文化看香港中乐团的台湾月节目

文:周凡夫(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副主席,本地资深音乐评论人)
 
这场由乐团总监阎惠昌指挥的「台湾月」音乐会,可说紧扣着台湾的文化,有如台湾的饮食般丰富多 姿。台湾由于地理位置,及歷史发展的特殊性,在文化上已因不断的大量移民形成多样化人种族群组 成的社会,出现多面向的呈现;其后随着荷兰、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带来的欧洲文化,和日治时代 在教育及文化上的影响,混和着自明朝郑和时期汉族带来的中华文化,儒家、道家和佛教等宗教,混 杂性便更为奇特;二次大战后,欧美现代文化影响更大,然因本地与台湾原住民的文化觉醒,台湾文 化便从最早期的南岛文化、古闽越文化,和海盗文化,推展演变成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传统,与不断 变化的现代潮流,并由此出现难以分类的混杂文化。
 
王馨平王乙聿和李哲艺
具有港、台两地背景的女歌手王馨平,在这场音乐会选唱的台语歌曲《望春风》、《旧情绵绵》,固然 是台味十足,五、六十年代走红的《绿岛小夜曲》、1993年让王馨平登上台湾金曲龙虎榜冠军位置, 打开台湾市场的《别问我是谁》,就更是中国传统与西方流行文化相融而成的歌乐。
 
王乙聿的《蓬瀛 狂想》标题中用上台湾古老的别名「蓬瀛」,那确是和「蓬瀛仙境」之意有关,创意无限的王乙聿, 如何以他的狂想去运用台湾混杂了传统和现代的文化特性,将被视为「宝岛」,是玩乐人间的仙境的 台湾呈现出来,自然让人期待。
 
李哲艺的《风火电音三太子》,便是最能展现台湾这种呈现多面向, 既传统,又现代的混杂文化的一个典型作品。该曲由一位小提琴家(梁建枫)兼奏传统与电子小提琴 的形式,已刻意表达传统和现代创新的创作意念;曲名虽用上西方的「协奏曲」,实际上却是将全曲 分成六个段落而非传统的三个乐章,内容借用了台湾民间最受欢迎的其中一位神 祗哪咤三太子作主题,这位神祗在台湾民俗庙会中往往会骑上机车(电单车)、戴上太阳眼镜,还会 大跳电音舞曲;曲中第一段「传统庙会」便由小提琴和乐队描画出台湾庙会的热闹神秘意象,具有浓 厚的地方色彩背景,第二段「电音三太子」改用电子小提琴奏出截然不同的强大电子化音响形成强烈 的对照;然后经过「回忆」、「冲击」,和「省思」三个思考过程的段落,进到最后一段强力推进的「融 合与共舞」,发挥激动人心的狂舞效果。全曲混和了台湾庙会节庆中常见的歌仔戏、南北管、布袋戏 等各种传统音乐元素,和电声化的音响,这次更将原曲的管弦乐团改编为民族乐团,编曲手法上亦作 出调整,独奏家交替演奏西方古典小提琴及电子小提琴,并搭配上民族乐团演出,也就在浓厚混杂的 台湾色彩,和现代创新之间营造出新的想像空间。
 
三种环保胡琴演奏《火祭》
如果说《风火电音三太子》混杂了台湾的原住民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外省族群文化、西方古 典的和流行的文化,既有宗教的,亦有世俗的,是极为多面向的音乐,那么,由乐团胡琴首席张重雪 担任独奏和乐团演绎谭盾的胡琴协奏曲《火祭》,在文化上来说,相对便较为单一,那祇是将中国传 统的祭祀音乐的站奏(乐师置于观众席),和宫廷音乐的坐奏(乐师置于舞台)两种形式结合,乐队 一分为二,如唐代乐伎分部制度中的坐部伎及立部伎,指挥便是主持仪式的祭师,这可说是源于中原 大唐的音乐,正好对照出台湾传统与现代混杂的独特之处。
 
话说回来,《火祭》的三段音乐:(一)叙 说、(二)单纯、(三)鸟语。分别採用了中胡、二胡、和高胡,以三种环保胡琴的独特魅力来志念生 活中永无休止的傩难,祭求来日的和平,其中部分音乐素材来自作曲家所写的电影《南京:1937》的 音乐。此曲由香港中乐团于1996年香港艺术节首演,谭盾并将之纪献给在「南京大屠杀」中被杀的 三十多万中华同胞,今年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在「台湾月」音乐会中再度演出,更别具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