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乐季

显示月历
音乐会一览

初见-香港中乐团40周年音乐会

康而健.学者灵芝全力支持

日期/时间
13-14/10/2017(五、六)晚上 8:00
地点
香港大会堂音乐厅
票价
$150, $200, $260, $320
指挥
阎惠昌
演出者
笛子 孙永志
板胡 魏冠华
琵琶领奏 张莹
扬琴 李孟学

回归音乐原点 再创辉煌时代

1977 年 10 月 14 日,在第二届亚洲艺术节开幕中,香港中乐团由创团总监吴大江指挥作了首次职业性演出,为香港中乐发展踏上职业化之路奠下重要基石。为纪念这歷史性的一页,香港中乐团将重演当年的曲目,让观众感受宛如初见的悸动。我们已为你准备好回忆的时光机,带你重温当年的冉冉浓情。初见惊艷,再见依然!

宣传片
节目

喜庆 葛礼道、尹开先曲        

  

霓裳羽衣曲(又名《月儿高》) 古曲 彭修文编曲 
琵琶领奏:张莹


笛子与乐队    今昔 陆春龄曲

笛子:孙永志        


广东小调联奏 张永寿编曲


椰林舞曲 吴大江曲           

   

扬琴独奏 延河畅想曲 吴豪业、于庆祝曲
扬琴:李孟学


板胡独奏 花梆子 河北民间音乐 阎绍一编曲
板胡:魏冠华


美丽的梭罗河 印尼民歌 彭修文改编


东海渔歌 马圣龙、顾冠仁曲
先行增值

当年初见 还看今朝

周凡夫


1977年10月14日晚上八时,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举行的第二届亚洲艺术节开幕节目,是香港中乐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职业化的香港中乐团在当晚举行成立音乐会,那可是香港中乐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突破。四十年后回望,当晚身处音乐厅中的观众,见证了一个重要的歷史时刻来临。

此一歷史时刻能够出现,要再回溯到早一年的1976年,吴大江指挥新加坡华乐团,在市政局创办的第一届亚洲艺术节中的精彩演出。这是市政局在1968年已升任大会堂经理的陈达文的建议下,通过翌年将吴大江邀请返回香港,全力策划筹组职业化的香港中乐团的引子。
 
首演序曲延期演奏
可以说,当年市政局要将香港中乐团职业化的过程有点匆促,成立音乐会安排在10月14日,出任乐圑总监兼指挥的「大旗手」吴大江和市政局的合同谈好,开始策划中乐团职业化事宜,已是当年六月的事;紧接着公开招考甄别团员,制订乐团排练演出计划,甄选演奏曲目…… 前后祇有四个月时间,幸而在各方积极辛勤工作下,乐团终于以全新面貌出现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的舞台上。
作为当晚座无虚席中的其中一位歷史见证人的笔者,四十年后对当晚「初见」的情景,可说仍有如昨日一样,相信当晚在场的众多见证者亦有同感。当晚乐团的演奏,无论在阵容、编制、演出效果、风格、态度、选奏曲目各方面,都是一种突破。乐团阵容七十人,全职团员约五十位,大多数团员为青壮之辈,但女乐手成员则祇有七位。吴大江与团员全部中国服饰,男团员蓝布长衫,女团员黄色襟衣。编制全是中国民族乐器,低音弦乐亦採用革胡,低音革胡,给人一种统一且富有民族性美感的风格。
在成立音乐会中和大家「初见」的开场曲,原定演奏香港国乐前辈张永寿特别为此歷史时刻创作的新曲《序曲》,但因排练准备时间未够充分,要延后到第二年香港艺术节才首演,改以一曲大合奏《喜庆》开场,全曲热闹,充满民间节庆欢乐,强烈的吹打乐特色,即时掀起气氛,为乐团的诞生庆贺。
 
歷史必然与非必然
接着由乐团琵琶首席,有「琵琶圣手」之称的林风领奏唐代古曲《霓裳羽衣曲》,林风的琵琶,带来古典诗意;乐团继续演奏的是由黄权担任笛子独奏陆春龄所写《今昔》,全曲奏来令人动容。
上半场最后项目是两首大合奏,张永寿编曲的六首广东小调联奏,熟悉亲切的音乐,乐团奏来极为讨好;另一首在香港第一次演出的吴大江的《椰林舞曲》,马来舞蹈的节奏,在以椰壳作为敲撃乐器的地方色彩衬托下,使音乐厅内人人顿然沐浴在南国蕉风椰雨下的轻柔景致中。
这次乐团与大家「初见」的高潮集中在下半场选奏的四首风格不同,而份量颇重的作品。这包括当年由陈雅琴担任扬琴独奏,全曲奏来充满乐观精神的《延河畅想曲》;黄安源担任板胡独奏,技巧、乐曲表达、演奏台风都很突出的《花梆子》。用作压轴的两首大合奏,先来一曲印尼民歌《美丽的梭罗河》,奏来优美轻盈的意境,让人百听不厌。最后一曲《东海渔歌》,充份发挥大型乐团特性。当晚担任临时首席的是二胡演奏家汤良德,来港月余,即被委重责,可见汤良德的来头。无论如何,当晚的「初见」登台,有人表示有如是「一见钟情」。
四十年后还看今朝,「初见」时担任独奏、领奏,和首席的乐团成员,全都已不在乐团中,甚至已离世了,这是歷史推进的必然;如将这次「復刻」当年「初见」音乐会的情况从各方面来作出比较,那就让人不得不认同当年乐团成立的场刊中所说的:「将会为近代中国音乐史写下新的一页!」但这却不会是歷史的必然,那可是过去四十年来无数人不忘初衷,且有无数一直对乐团不离不弃,「初见」便「一见钟情」者的支持,才能成就这「新的一页」。